[台灣新聞雲報]地方新聞中心/編輯
臺東縣政府為厚植地方傳統工藝的底蘊,申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補助經費,於今(113)年3月分別辦理魯凱族傳統刺繡工藝研習、臺東藺草編兩項推廣課程;其中,藺草編工藝特別聘請鄭梅玉老師傳授,即日起至29日在臺東縣立圖書館辦理成果展,為了讓民眾更親近傳統工藝,此次成果展不僅有靜態的作品展示,縣府也將在29日上午10點至12點安排現場免費體驗,座位有限一場次開放10名體驗,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來參觀,試試自己能編出什麼驚喜的作品!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表示,藺草是源自臺灣中部的特有植物,帶著淡淡的草香,吸溼透氣又親膚,觸碰時感到涼爽,隨著使用時間越久越光澤,這種充滿生活感的天然纖維,發展出了藺草編織工藝。臺東藺草編結合了東部多元族群的生活文化特色,為傳統的藺草編織注入立體化、藝術化的新生命,從單純的平面織法升級為繁複的立體編制技法,創造出極具工藝及藝術價值的作品。
擔任此次推廣課程講師的鄭梅玉老師,自彰師大畢業後,分發至臺東縣新生國中任教,曾向林黃嬌(傳統工藝保存者)學習藺草編,並在1998年獲得第一屆傳統工藝獎編織類佳作,爾後自行創作,並在各種場合進行傳承工作,其弟子亦曾入選或獲獎臺灣工藝競賽。
文化處提到,鄭梅玉老師的藺草編織傳承之路充滿了熱情與創新,自15年前她接觸藺草編織後,就與藺草結下了美好的緣分,她用藺草創作手工藝品、編出族群故事、記錄生活百態,也用藺草廣交朋友,更用藺草開創了教師生涯外的另一片天空。她的教學方式很有系統,創出了藺草編織的口訣,讓學習者可以快速抓到訣竅。
為了將藺草技藝傳承,鄭梅玉老師響應政府實行的「一監所一特色」政策,「入監」開辦藺草編織技藝訓練班,個性開朗的她,還獲得「大姊頭」的封號。鄭梅玉老師的創新精神也體現在她的作品中,她從平面編織技法再創新立體編法,並將藺草編織結合藝術,成為可供賞玩的藝術品,她的作品題材多變,也越做越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