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

歡迎分享

歡迎分享

實踐永續花蓮 徐榛蔚率隊赴南華大學汲取有機農業及碳中和新知

實踐永續花蓮 徐榛蔚率隊赴南華大學汲取有機農業及碳中和新知

台灣新聞雲報]楊翰/花蓮報導

南華大學今(21)日舉辦邁向碳中和農業工作坊,以有機農業、農業碳匯及淨零碳排為主軸,並於校內永續農場進行示範教學。縣長徐榛蔚在縣府團隊、花蓮農業產官學界人士的陪同下,身體力行實作自然農法,與學者就有機農業議題展開深度交流,藉由汲取外縣市農業新知,借鏡學界技術提升花蓮農產競爭力,並嘉惠農友鄉親,也讓消費者品嚐最優質的產品。

縣長徐榛蔚致詞分享到,自108年起積極帶領花蓮邁向有機首都,這也是陳世雄教授給予花蓮的願景與方向,今年是推動有機的第四年,花蓮縣的有機耕種面積佔全國第一,稻米的有機面積已占39.7%,臺灣的有機稻米有四成是來自於花蓮,有機驗證戶數更達661戶。

徐榛蔚接著說,花蓮的政策依循《道德經》老子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斷推動,吃在地、用在地,希望能夠減少碳足跡。近年來花蓮也面臨到氣候與天災的問題,她舉例去年圓規颱風未登陸東海岸,卻帶來花蓮縣一半的年雨量,今年夏季更遇到近百日的乾旱,感謝農友盡力保障農產的品質與招牌,花蓮縣政府也積極協助農友克服困境,希望讓農友耕耘時能感受到產業的價值與快樂。花蓮位於太平洋地震帶,因此我們更要邁向有機及韌性的城市,如何在渺小的人類裡跟大自然共存,讓生活更加安全。

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感謝徐縣長率隊遠從花蓮前來參與此次研討會,共同為邁向碳中和之路來努力。他表示,日前有幸應邀前往埃及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全世界已視永續發展和氣候變遷為一嚴肅且重要的課題,刻不容緩,世界各國皆致力於執行與推動各項方案,南華大學亦長期耕耘環境議題,在農糧署和環保署的指導支持下,於永續發展及各項指標上屢獲佳績與肯定,未來也期盼大家一同來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農委會有機農業大使陳世雄教授以永續農業土坵栽培法說明有機農業如何對抗全球暖化,陳教授談到,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廢棄物,只是找不到方式利用,全球農業廢棄物燃燒產生之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相當於714座燃煤電場的年排放量,所以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勢在必行。他推廣土坵有機堆肥的方式,將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成為有機肥,同時也促進農作物生長更優沃,達到淨零碳排的功效。

前駐甘比亞農耕隊隊長陳義松以生態動力農法的經驗分享,將動物排泄物回收加工攪拌後,透過生物動力的方式,提供農作物施肥,同時過濾水質。

今日與會研討者有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明道大學前校長陳世雄、花蓮縣長徐榛蔚、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農糧署農業資材組組長黃俊欽、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長陳淑雯、行政暨研考處長吳昆儒及農業、環保相關產官學界共襄盛舉,集思廣益探討邁向碳中和,落實環境永續的長遠目標,將好山好水留給下一代子孫。

會中,主辦單位邀請徐縣長與貴賓們觀摩永續農法,並實地參與,在教授的引導下,徐縣長親自執鏟挖土栽種青花菜、芥菜、青蔥、九層塔等多樣青菜種苗,體驗土坵栽培法與生態動力農法,期盼未來能將農法加以推廣,使友善生態的耕種模式開枝散葉,為後代子孫保留永續健康的生活環境。

下午講座由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陳柏青分享碳中和路徑解析;南華大學永續中心執行長洪耀明探討農業碳盤查及碳足跡,農業碳排放計算問題與對策,以及銘安科技董事長黃建銘針對應用生物可分解材料降低碳足跡與減免農業廢棄物作說明。

歡迎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WhatsApp
Email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