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 楊翰/台東報導
氣候變遷為國際必須共同因應之重要議題,我國從能源轉型逐步邁向2050淨零目標,在此時代趨勢下,臺東縣政府致力於推動因地制宜的再生能源發展,並於今(14)日、15日一連兩天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舉辦2023臺東綠能論壇,14日上午9點20分由縣長饒慶鈴主持開幕,透過論壇集合產官學各界,共同在論壇中交流再生能源未來發展,期盼未來與自然共融,臺東能夠走出不一樣的綠能城市。
縣長饒慶鈴表示,臺東縣一直持續不斷地推動再生能源,在2020年成立全臺第一個縣市政府層級的「臺東縣政府綠能推動辦公室」單一服務窗口,是綠能設置輔導諮詢及溝通的平台,且針對不同的再生能源類型又分別設有對應的窗口人員,提供更有效率及專業的綠能推動服務。
臺東縣因擁有特殊的地理環境與人文條件,將致力發展有別於其他縣市的再生能源,如地熱、小水力等。「綠能城市」已成為臺東的重點發展目標之一,藉由今天臺東綠能論壇匯集各領域之專家學者,共同集思為臺東綠能發展激盪出新的方向,盼望透過此次機會與各界交流,提供臺東綠能發展新方向及契機,讓臺東以維持獨有之地理環境與人文特色的前提下發展再生能源,與自然共融,走出不一樣的綠能道路。
縣府財經處說明,2023臺東綠能論壇針對地熱、再生能源憑證、小水力及SDGs等議題深入探討與交流,並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之資深工程師戴文達、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張彥堂科長、臺灣大學水工試驗所游景雲主任及元智大學全球處副國際長尤淨纓教授等擔任講者,並安排前往臺東第一座地熱與觀光結合之紅葉谷綠能溫泉園區進行現場觀摩導覽,讓與會者能以理論結合實際案例更加深刻的了解再生能源的應用。
其中,在地熱方面,工研院資深工程師戴文達表示,傳統型地熱發電是通過鑽井將地熱流體從地下儲集層中取出,驅動渦輪機發電。而目前研發中的發電技術包括增強型地熱系統、深部地熱系統、地熱熱泵系統等,在未來可實際提高地熱發電效率和可持續性,同時也邀請臺東第一座已完成併網發電的地熱案場全陽地熱股份有限公司黃峻彬經理上台分享經驗。
另由標檢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張彥堂科長說明,我國再生能源憑證的核發範圍為太陽能、風能、水力能、生質能、地熱能等5種,及再生能源憑證的申請方式、核發情況、未來預測等內容,他也表示,再生能源憑證可透過憑證交易平台確保憑證的可追縱性及安全性,且再生能源憑證制度由政府監管,政府可以通過監管機構對憑證的發放、交易等進行監管,確保憑證的可追蹤性和公正性,企業可根據自身的需求和目標,制定最佳的綠電採購策略。
而小水力議題方面,臺大水工所游景雲主任說明,小水力發電是指利用圳路或既有水利設施,設置未達20MW的水力發電系統。整體上規模較小,對環境較友善、工程簡易且工程成本較低。不同於中大型水力之大規模開發環境、興建大壩及大電廠的建置邏輯,小水力發電是利用既有環境及設施,在最小影響程度下建置的發電系統,並具備白天和夜晚都可以穩定發電之特性,容量因子可高達90%,游景雲也提到,未來應強化產業研發試驗能量,加速小水力發電技術推動。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聯合國透過《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所確定的17個目標,為解決全球性的環境、經濟、社會問題,並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元智大學尤淨纓教授指出,法國、愛沙尼亞、西班牙透過減少污染、改善土地利用等措施應對氣候變遷帶來之影響,未來臺東縣可將其作為借鏡,打造屬於自己特色的永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