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 楊翰/台東報導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稱史前館)112年度館校合作計畫結合學校民族實驗教育課程與博物館教育資源,8月4、5日於史前館南島廳劇場辦理〈花環與稻浪〉族語戲劇展演,該活動由國立臺東大學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下稱東大協作中心)、臺東縣立知本國民中學(下稱知本國中)與史前館共同執行,吸引許多觀眾報名參加。
在東大協作中心的支持之下,知本國中樂舞文創實驗班由授課教師改編卑南族作家巴代的《笛鸛》小說作為戲劇腳本,並由卑南族族語及文化教師翻譯為族語戲劇〈花環與稻浪 saruma’enan〉。本劇呈現卑南族部落經歷之人群接觸過程,及文化差異帶來的矛盾、衝突與和解。劇中述說由於部落借重漢人家庭帶來的水稻耕作技術,但又不認同他們虐待自家媳婦的陋習,在「保障溫飽」與「保障家庭觀念」兩難之間,如何以智慧化解僵局,是這齣劇最耐人尋味之處。
史前館表示,博物館豐富的展示與教育資源讓館校合作增添多元發展的可能性,除了〈花環與稻浪〉族語戲劇展演外,史前館今年度也與臺東高商、豐田國中等學校,以展示內容培訓學生導覽解說能力及對史前與南島文化的深度理解,史前館歡迎各級學校洽談館校合作計畫,期使博物館展示研究與教育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知本國中將戲劇融入民族實驗教育課程,讓學生從訪談、參與觀察長者在部落集會所的禮儀規範與在部落與家庭裡承擔的社會責任等,揣摩劇中人物的個性神態。學生透過身體展演,理解劇本文本的脈絡。史前館在文化部走讀計劃的經費支持下,同時帶領學生進入南島廳,結合108課綱培養學生在不同階段課程的學習興趣與能力,讓學生連結劇本、展示內容與展件,產生對不同文化的認識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