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 陳灝/台東報導
台東森林公園及活水湖為台東縣府農業處業管,其中,台東森林公園不僅是培育樹苗的重要場域,出沒的動物,地上跑、空中飛及湖水中游的種類不勝枚舉;然而外來種的防治工作始終不彰,據瞭解,「園方目前正與部落接洽合作,拜託族人回到傳統領域消滅外來種。」、「該園區本就是附近寶桑部落領域,如今想抓外來種又卡到經費有限……」台東縣府農業處林務科表示,確實對於外來種的移除工作,正規劃透過校園生態教育及部落協力等方式,以及徵詢生態專家、學者等相關建議,希望能逐年減少其威脅。
查詢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的資料發現,僅有一份報告書與原民傳統領域土地相關。總覽「98年傳統領域土地報告書」可知悉位於卑南溪濕地範疇活動的台東原民部落以阿美族的馬蘭部落比較明確,卑南族則因過去生活曾活躍卑南平原,且同與阿美族彼此重疊生活圈,然而卻沒有明確可循是哪一個部落。鄰近森林公園的巴布麓部落(寶桑部落),也就大致是寶桑里,坐落在臺東市以強國街、強國街348巷、勝利街及博愛路為界,長寬各約100公尺的街區。經向部落主席潘調志瞭解,曾有提出原民傳統領域土地的劃設,經部落會議同意之後,書面資料協請台東縣府轉呈業管的中央部會(原住民族委員會),現在仍沒有正式的公文書回覆。
依據「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的第2條: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是指經依所定程序劃定之原住民族傳統祭儀、祖靈聖地、部落及其獵區與墾耕或其他依原住民族文化、傳統習慣等特徵可得確定其範圍之公有土地。而第3條:部落範圍土地是指部落及其周邊一定範圍內之公有土地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部落範圍並依所定程序劃定毗鄰部落之生活領域範圍。經資料顯示,目前台灣的16個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總面積大約是180萬公頃,主要包括中央山脈及東部地區。
劃設傳統領域土地是轉型正義的起點,那麼原住民族如何劃設傳統領域?將來不會有更多行政機關惡意扭曲法律嗎?各原民部落的「原民傳統領域土地」是由部落在部落會議或部落領袖推派之部落代表若干人成立的劃設小組,根據耆老的口述、相關文獻記載、當地遺址等既有記錄部落曾經生活的領域協助劃設。每個部落整理出來之後,還要跟鄰近部落互相討論,協調彼此重疊的部分,以免造成衝突。因此,傳統領域土地是沒有辦法亂劃設,還得須「報請執行機關備查」。
經地方文史工作者指出,原民傳統領域土地在台東已經自主公告的部落有:阿美族的真柄部落及都蘭部落、魯凱族的達魯瑪克部落、排灣族的卡拉魯然部落和卑南族的卡大地布部落;正式由政府機關宣佈的只有位於台東縣太麻里鄉的排灣族北里部落。另,在族群共好及資源永續經營的方針下,若生活領域有其重疊,部落間應相互溝通協調。如,達魯瑪克部落於106年12月19日自主宣告傳統領域範圍,並向台東林管處提出「達魯瑪克民族植物永續利用暨產業開發計畫」,時遭卑南族利嘉部落向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提出「未經部落會議同意擅自進行開發」之陳抗。歷史是記載過去的生活文化與經驗等,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不得不慎。
台東森林公園範疇為卑南溪溼地的南側防風林與琵琶湖週邊,活水湖範疇則為卑南溪溼地的北側,經人工開闢成湖;兩地都是由台東縣府劃設,農業處林務科業管的公有土地。活水湖是近年舉辦全國鐵人三項等大型體育活動的場地,也曾辦理龍舟競賽;森林公園則是大型活動,常考量的場域。
台東縣政府欲積極規劃打造「活水湖水域遊憩區」,串聯森林公園及海濱公園,形成台東濱海休憩廊帶。曾於民國105年至109年委外經營、110年辦理2次招標,今(113)年重啟爐灶,仍無廠商投標。台東縣議員林參天強調,公部門的人員在辦事上要依法行政,說話上則要謹言,如果活水湖真屬原民傳統領域土地,為何又能委外經營和對外招商?難道知法犯法,不用尊重原民部落的同意與邀請原民部落的諮商嗎?